西宁站的建筑结构
西宁新火车站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站房主体共三层,
分为由南站房和北站房,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出站厅层三个主要层面和三个辅助夹层,最高聚集人数12000人。西宁火车站车场共设9个站台21条到发线(含正线4条),分普速场、高速场,其中兰青车场设8条到发线(含正线)、6个站台面;兰新车场设13条到发线(含正线)、11个站台面。站房最高聚集人数12000人,出站通道6882平方米。
西宁站投入运营后具备开行普速和动车旅客列车134对能力,远期具备153对;近期具备货运总量每年为7300万吨能力,远期具备每年为9800万吨。 同时,西宁站为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等换乘预留条件,形成铁路和公路间的无缝换乘。西宁站便捷、舒适、节约、安全的国际先进的建筑理念,实现了功能与空间的完美结合。 随着兰新高铁和西宁站投入运营,青海路网结构优化和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西宁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西宁火车站已从原来单纯意义上的旅客集散转变为集人流集散、商务办公、综合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商务区。因此,改造建设火车站广场及周边环境,通过建人流、车流集散区、湟水河滨河景观带游憩休闲区、核心商业服务区,满足旅客流动、停留、聚集、购物、休息、观赏等需求;通过塑造地标性建筑,形成城市标志,体现“西部大门”、“天路起点”的特色,满足城市门户的要求;通过景观创造宜人的环境,提升环境品质,满足景观生态需求。
火车站改造方案设计理念将天然的北山、湟水河山水景观转化为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其形态与神韵取自于“山、水”主题。刀削斧劈形式的建筑带来非凡的空间感受,体现着西部豪放的气魄与城市新鲜的活力;将湟水河引入南广场,以亲水平台衬托建筑的威仪,聚集人气,形成城市活力的中心,唤起人们对大山大水的激情与联想。 南广场在现有基础上扩展到7公顷,北广场占地约2.5公顷。广场地下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南北合计),地下层的功能主要是出站旅客疏散、出租车排队与上客、社会车停车。广场建设通过建国桥延伸到上滨河路,扩大改造范围和建设规模,建国桥将被改为步行桥。北广场东侧建设长途汽车站,以解决长途客流的需求。
火车站南广场交通流向主要是东进西出。进站车辆从勤奋巷向西行驶,通过引桥到落客平台,然后从西侧引桥驶出。火车站北广场交通流向主要由高速路通过引桥由西向东进入北站房二层落客平台,然后向东驶出。南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广场,以硬质为主。湟水河在此处拓宽,引用景观水,使两岸成为滨水活动区。湟水河南岸为围绕露天剧场和建国桥的中心商业组团。
广场及周边环境建设主要为配合并完善火车站规划,解决交通功能性问题,满足景观生态需求,通过景观创造宜人环境,提升环境品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核心区景观环境、公园、雕塑、步行桥、水系、绿化建设等。 围绕火车站形成总长3315米的环状路网。环状路网主要有:
共和路北延——将现有共和路向北延伸,跨湟水河、铁路后,与西平高速辅路连接,道路长365米,宽30米。
勤奋巷北延——将现有勤奋巷向北延伸,跨湟水河、下穿铁路后,与西平高速辅路连接,长320米,宽24米。
西平高速辅路——道路长1170米,宽24米。
滨河南路——从建国路到湟中桥,道路长560米,宽35米。
祁连路互助路下穿通道。道路长900米,宽40米。
塑造环境宜人的城市景观大道,两侧拓宽步行道宽度,增加绿化,结合两侧商业建筑,形成富有特色的聚集人气的步行区域。
多重随机标签